坑过留痕,随心所欲,是个逗比。
您的随手一点会变成码字的动力(ㅅ' ˘ ')♡
 
 

【一己之见】“辟彊”音义考

大家好,今天呢我们来讨论一下,张辟彊同学的名字到底是啥意思并且怎么念这个严肃的问题=w=。

文中的拼音是为了方便说明加脑补,古音毕竟是个很神奇的东西。

 

 

在现在的字典里,“彊”等于强的繁体字,在度娘那儿打个彊能给你自动整成强,完全没商量。所以在简体版《史记》以及度娘的作用下,大家一般把张辟彊念做辟强,pi(2) qiang(2)。

我在写《不疑传》的时候为了美观(【。)和取引申义的作用,简单粗暴地改成了辟疆。昨天和阿楼巨巨无意间提了一下,说如果这个名字真的是“辟强”,那么到底是什么含义。因为这个名字是三字名,在双字名普遍的汉初竟然也不算少见(《汉书》中曾经提到赵王弟辟彊、举茂才刘辟彊),可以排除简单拼凑的可能。

于是查了一下说文。

 

 

【卷十二】【弓部】彊

弓有力也。从弓畺聲。巨良切。

 

清代段玉裁『彊說文解字注』

弓有力也。引申爲凡有力之稱。又叚爲勥迫之勥。从弓。畺聲。巨良切。十部。

 

 

在《汉书》中,彊是有强、强迫这种用法的。(手上没有繁体史记文档见谅)

當是時,秦兵彊,常乘勝逐北,諸將莫利先入關。

漢王病創臥,張良彊請漢王起行勞軍,以安士卒,毋令楚乘勝。

 

但在说文里,彊这个字的含义是“弓有力也”。这个含义从偏旁来看更贴合彊的本义,从字的发展来说,应该是先有畺,再添加偏旁取其他含义使用。

重点在这里:从弓畺声。偏旁是弓部,念做畺,jiang(1)。

也就是说,这是个多音字,取本义时念做jiang(1),取强义时念做qiang(2)。

为了探讨辟彊这个名字的含义,我又去查了“辟”这个字。

 

【卷九】【辟部】辟

法也。从卩从辛,節制其辠也;从口,用法者也。凡辟之屬皆从辟。必益切。

 

清代段玉裁【说文解字注】辟

法也。法當作灋。小雅。辟言不信。大雅。無自立辟。傳皆曰。辟,法也。又文王有聲箋,抑箋,周禮鄉師注,戎右注,小司寇注,曲禮下注皆同。引伸之爲罪也。見釋詁。謂犯法者,則執法以罪之也。又引伸之爲辟除。如周禮閽人爲之辟,孟子行辟人,以及辟寒,辟惡之類是也。又引伸之爲盤辟。如禮經之辟,鄭注逡遁是也。又引伸爲一邊之義。如左傳曰闕西辟是也。或借爲僻。或借爲避。或借爲譬。或借爲闢。或借爲壁。或借爲襞。从卪辛。節制其辠也。節當作卪。俗所改也。以卪制說卪。以辠說辛。辛从?。?,辠也。故辛亦訓辠。从口。句。用法者也。用法上當再出口字。以用法說从口。辟合三字會意。必益切。十六部。凡辟之屬皆从辟。

 

 

直接看是有些懵逼……

并且这里的辟字按切读念做bi(4),本义是法。

那么这时候的辟是否含有开辟的含义在内?

在更早的《尔雅》中,关于辟的记载有这几种。

 

 

卷一·释诂

林、烝、天、帝、皇、王、后、辟、公、侯,君也。

柯、宪、刑、范、辟、律、矩、则,法也。

辜、辟、戾,辠也。

 

卷二·释言

開,闢也。

辟,歷也。

 

除去闢未标注,所有“辟”按反切法的读音都是bi(4)。

但是《说文》中同样有这样的记载。

 

【卷十二】【門部】闢

開也。从門辟聲。闢,《虞書》曰:“闢四門。”从門从�。房益切。

 

闢说文解字注『清代段玉裁』

開也。引申爲凡開袥之偁。古多叚借辟字。从門。辟聲。房益切。十六部。

 

从門辟声。

在后世中,辟与闢已经结合成为了一个字,显然,这在汉代已经初见端倪。所以要探讨辟彊这个名字的含义,好像又更难了一点。

 

在查《汉书》的时候,我又翻到了颜师古对赵王弟辟彊的注释。

 

師古曰:「辟彊,言辟禦彊梁者,亦猶辟兵辟非耳。辟音必亦反。彊音其良反。一說辟讀曰闢,彊讀曰疆。闢疆,言開土地也。賈誼書曰:『衛侯朝於周,周行人問其名,衛侯曰辟彊。行人還之曰:「啟彊、辟彊,天子之號也,諸侯弗得用。」更其名曰燬。』則其義兩說並通。他皆類此。」

 

颜师古在注释中提到了两种解释。

 

 

一、辟禦彊梁,念做bi(4)qiang(2)。

 

度娘告诉我彊梁的含义是这样的。

 

强梁:欺凌弱小、性情残暴的人

亦作“强良”。亦作“彊良”。亦作“彊梁”。1.强劲有力;勇武。《老子》:“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” 魏源 本义:“ 焦氏竑 曰:‘木絶水曰梁,负栋曰梁,皆取其力之强。’” 汉 桓宽 《盐铁论·讼贤》:“刚者折,柔者卷,故 季由 以强梁死, 宰我 以柔弱杀。”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:“良医不能救无命,彊梁不能与天争。” 

对,它又擅自把我的彊改成了强……

 

同时汉书里还有这样的记载。

 

五月,詔曰:「粵人之俗,好相攻擊,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,使與百粵雜處。

如淳曰:「中縣之民,中國縣民也。秦始皇略取彊梁地以爲桂林、象郡、南海郡,故曰三郡。」

 

太子庶子王生高寬饒節,而非其如此,予書曰:「明主知君絜白公正,不畏彊禦,故命君以司察之位,擅君以奉使之權,尊官厚祿已施於君矣。

師古曰:「彊禦,彊梁而禦善者也。」

 

《尔雅注疏》中对于彊的记载也有:

彊,暴也。(彊梁凌暴。)

[疏]“强,暴也”。○释曰:彊梁者,好凌暴於物。《诗》叙云:“彊暴之男。”

 

前者作为地名的彊梁呢,在四库考证里被指出是误作。《古地“陸梁”名義考》这篇文章写道:

《漢書·高帝紀》顏師古注引如淳曰:“秦始皇略取彊梁地,以為桂林、象郡、南海郡。”《四庫考證》:“'彊梁地’當作'陸梁地’……宋本亦誤。”

所以这个解释可以叉掉了。

 

而辟禦中辟的含义“亦由辟兵辟非耳”。

西漢元帝時,黃門令史遊著《急就篇》有:“射魑辟邪除群兇。”唐代顏師古注:“射魑、辟邪,皆神獸名也……辟邪,言能辟禦妖邪也。”

在这句中辟明显取“避”意,辟兵辟非指预防兵灾与避邪。也就是说,辟彊的含义是避开彊梁。

是一个希望孩子能好好长大不遇到坏蛋的名字,很符合父母的心意。

 

 

二、闢疆,音pi(4)jiang(1)

 

辟通闢,彊通疆,义为开疆。

这个含义在解释上虽然没有上一个那么贴合本义,但是重点是颜师古提到的“贾谊书曰”。

这里的书指贾谊的《新书》,记述出自審微篇。

昔者卫侯朝于周,周行问其名,曰:“卫侯辟强。”周行还之曰:“启强、辟强,天子之号也,诸侯弗得用。”卫侯更其名曰毁,然后受之。故善守上下之分者,虽空名弗使踰焉。

 

(网上没有繁体版,现在的审微篇和颜师古的已经有了差异,好在内容差不多……)

 

这个吃瓜料呢,我没有在贾太傅以外的八卦者那儿看到过……甚至说《新书》是否出自贾谊之手也是存疑的。但由《汉书》录入《新书》中的许多文字、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“贾谊五十八篇”可知,《新书》年代应早于班固,也就是说作为推测西汉年间字词含义是靠谱的。

 

并且在汉书中记载的名“辟彊”的一共有三人。

赵幽王刘友子刘辟彊。

留侯子张辟彊。

楚元王刘交孙刘辟彊。

 

除了张良家的儿子,都是老刘家的而且没敢出三代……后汉书里头压根没有人叫这个……

感受到留侯大大的魄力了吗【。

 

 

这两种解释都是说的通的,我个人来讲虽然偏向第二种但是也必须承认第一种解释更贴合一些。

不过无论哪种都不念pi(4)qiang(2)_(:зゝ∠)_。

 

同时在这边,还有阿楼巨巨(=w=)提出的另一种解释。

辟与彊都取本义。彊意为引弓有力,辟为以法节制其罪。念做bi(4)jiang(1)。

发散点来说,含有防止以武犯禁的含义→_→,也是个好的解释。

 

 

最后以《康熙字典》里的彊做个结尾吧。

 

原文:【唐韻】巨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渠良切,�音强。【說文】弓有力也。【史記·絳侯世家】材官引彊。【註】能引彊弓官,如今挽彊司馬也。  

 

又【玉篇】堅也。【書·臯陶謨】彊而義。【傳】彊無所屈撓也。  

 

又【廣韻】健也。【易·乾卦】君子以自彊不息。  

 

又【集韻】勝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當也。【註】彊者,好與相當。【史記·商君傳】自勝之謂彊。  

 

又【增韻】壯盛也。【書·洪範】身其康彊。  

 

又力有餘也。【詩·周頌】侯彊侯以。【註】彊,彊力也。【箋】彊力有餘者。  

 

又勢盛也。【左傳·昭五年】羊舌四族皆彊家也。【孟子】天下固畏齊之彊也。  

 

又【爾雅·釋言】暴也。【註】彊梁凌暴。【書·洪範】彊弗友剛克。【傳】彊禦不順,以剛能治之。【詩·大雅】曾是彊禦。【傳】彊梁禦善也。【疏】彊梁者,任威使氣之貌。  

 

又禺彊,彊良,神名。【山海經】北方禺彊。【註】水神也。【又】北極天櫃有神,名曰彊良。  

 

又【廣韻】其兩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巨兩切,强上聲。【類篇】勉也。【孟子】彊爲善而已矣。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彊勉學問則聞見,博而知益明。彊勉行道,則德日起,而大有功。  

 

又抑之使然曰彊。【孟子】彊而後可。  

 

又【正韻】牽彊,假合也。  

 

又【類篇】其亮切,音弶。【史記·絳侯世家】勃爲人木彊敦厚。  

 

又屈強。【史記·陸賈傳】廼欲以新集未造之越,屈彊於此。【前漢書】作屈強。◎按彊與強,平上去三聲經史通用。互見強字註。  

 
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居亮切,音殭。【廣韻】彊屍勁硬。  

 

又【類篇】居良切,音薑。【詩·鄘風】鵲之彊彊。【箋】居有常匹,飛則相隨之貌。  

 

又與疆通。【集韻】疆或作彊。【賈誼·審微篇】昔衞侯朝於天子,周行人問其名,曰辟彊。行人還之曰啓彊、辟彊,天子之號也,諸侯弗敢用。衞侯更名燬。

 

 

分类:【寅集下】【弓字部】 

 

 

其中的《唐韵》(唐)、《集韵》(宋)、《广韵》(宋)、《韵会》(元)、《正韵》(明)反切法注音同《说文》中反切音(宋徐铉)仅作参考,汉代读音皆以《说文》中“*声”为主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参考资料:

1、《史记》;

2、《汉书》;

3、《说文解字》;

4、《古地“陸梁”名義考》:

 

5、《尔雅》;

6、《尔雅注疏》:

 

 

 

附:

词典里的某些字wps显示不出来挂掉了,你们不要在意。

以及感谢一直在葛优躺吃瓜的文学系阿楼同学让我完成了这篇考据【。

好累。

 

20 Aug 2016
 
评论(19)
 
热度(63)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谢安之 | Powered by LOFTER